楷书练好了,怎么过渡到行书?
发布时间:2021-07-15 09:02:07 点击:次
如果有人问: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书?也许有人会说:“你为什么不写快一点?”“ 重新临行书帖就可以了! ”这些观点是不科学的,也是相对片面的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如何科学地将楷书转换为行书。
在进入正题之前,朋友们要明白一个概念:楷书和行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,有着相对独立和一定的共同书法基础。因此,本文的楷书向行书过渡的思路,不仅仅是速度的关系,还包含了楷书与行书体系之间的基本功、笔法结构、布局、行气运动等细微的系统问题,主要表现在八个思路上。
先举个例子。我们知道,只有天津田氏兄弟取得了欧式的成就。虽然田氏兄弟的楷书对真正的欧式做了一些修改,离真正的欧式还差得很远,但不能说田氏兄弟的楷书无疑是目前最好的。我们以田蕴章楷书为例。我们如何比较他的行书和楷书?
田蕴章楷书很成熟,所以我们不多做评论。不过签名处的行书虽然“美”“精致”,但楷书笔法的痕迹还是可以看到的。这说明当一个人的书法特征完全固定和形成时,是很难和瓶颈改变的。或者说,田的行书并没有真正改变。
那么,如何相对“科学”地将楷书转化为行书呢?基本原则是原则,宏观上指导人们的思维和实践,具体方法是详细要求,微观上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。书法练习不能只讲大道理,要有具体的要求来规范操作流程。“变”是楷书转化为行书的关键。下面的例子用来证实这个解释。
1、用笔:变中锋行笔为诸锋兼用
古往今来“中心写”并不容易,楷书特别注重这一点,这也是大家在古代书法中用笔经验的总结,今天的人可以效仿。但在行书的书写中,由于写意与抒情的需要,经常使用多种笔法技法,使得笔中的线条变化无穷,生出许多趣味。有了中心,可以得到饱满、圆润、立体的线条,就像黄庭坚《松风阁诗帖》一样,可以穿透纸和墨的背面。侧锋也经常用于写作。清代朱和羹在《临池心解》中说:“正锋取劲,侧锋取美。王羲之《兰亭》拿笔的时候拿了一支边笔。”可以看出,如果你根据自己的需要时不时在侧锋写,也可以得到和《兰亭序》一样的效果。除了使用中锋和侧锋,之外,行书写作有时可以根据需要偶尔使用偏移,以获得不同的效果。
2、运笔:变缓书慢写为快慢两可
与楷书相比,楷书与楷书的明显区别在于行书的速度比楷书快。这么快,行书就展现出了许多魅力。当然,从实际出发,不快不足以提高速度和工作效率;从艺术的角度来说,书写速度的加快使线条变化多端,粗细、平直、干涩、干涩、轻盈、虚假都可以表现出来,让人感到丰富多彩、轻松自在。如果把米芾《吴江舟中诗帖》展示在我们面前,大家都痴迷于剑舞般的米芾病,缓慢而缓慢:诗帖前几行的书写速度不算太慢,说明作者的心情还处于平和的状态,说到“加金工不生气,寓意满腹委屈。”。拖拉就像风车,叫做战斗。在这一节《望着莺莺窦湖,岸无止境》中,很明显米芾的情绪已经掀起了波澜,他的写作速度比以前更快了,但他注意到了速度和速度的结合。“战”字左半部写得慢显得沉稳从容,右半部随着情绪的波动写得快,自然透露出飞白死笔与左半部的沉稳从容形成鲜明对比;两句“望莺窦湖,茫茫岸”的前六个字写得很慢,而后四个字的书写速度明显加快,有一种抑扬顿挫、上下起伏的感觉。
行书的快写不是绝对的。要根据内容情节和写意抒情的需要,即兴表现。慢就是慢,快就是快,速度是结合在一起的。当然,不言而喻,即使写得慢也比楷书快得多。
下一篇:古人书法,妙在品格!